專家解讀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三年行動方案
新一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會議,會議審議了金融委辦公室提出的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三年行動方案。專家認為,未來三年重點任務包括有效控制宏觀杠桿率和重點領域信用風險、有序化解影子銀行風險、依法處置高風險機構、清理整頓金融秩序等,相應重點領域風險將得到有針對性的防范和精準處置。
一、精準處置重點領域風險
分析人士表示,金融委牽頭制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行動方案及配套辦法,要有效控制宏觀杠桿率和重點領域信用風險,有序化解影子銀行風險,依法處置高風險機構,清理整頓金融秩序,深化金融業改革開放,加強預期管理和輿情引導,切實防范金融市場異常波動風險和外部沖擊風險。
對于三年行動方案要達成的目標,在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看來,一是降低產能過剩領域國有企業、房地產企業杠桿率,規范政府融資,遏制居民杠桿率上升速度,最終實現宏觀杠桿率穩定和逐步下降;二是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防止對實體經濟資源的擠出以及價格泡沫破裂引發的經濟金融風險;三是避免“處置風險的風險”。
“出于防范金融風險,強化金融監管的方向沒有任何問題,具體力度和節奏會根據經濟形勢變化作相應調整。”光證資管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說,金融監管和貨幣政策應相互配合,不能兩者都緊,才能保證整體金融環境適中。各部門之間、金融監管機構之間應相互協調,避免政策疊加。
徐高說,推進三年行動方案可疏通從金融體系向實體經濟融資傳導的路徑,還可將傳統存貸款業務和資產管理業務嚴格區分開:傳統存貸款業務有存款準備金等手段加以監管;非存貸款業務完全按資產管理原則,進行凈值化管理。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駿表示:“與過去的一行三會協調機制相比,金融委協調能力更強、更有權威、參與方更全,有助于避免不同監管部門各自出招和由于政策疊加而人為導致流動性過度緊縮的情況。”
分析人士說,通過三年努力,金融結構適應性會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將明顯增強,系統性風險將得到有效防控。
二、把握好節奏和力度
“當前金融防風險已取得階段性成效,但新的經濟形勢下,金融風險有了新的變化。”潘向東表示,比如,國企債務、民企信用、房地產市場等領域防風險任務仍然艱巨。
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吳慶說,金融風險還集中在兩個領域。一是同地方政府相關的融資平臺債務。這部分債務形成原因在于投入項目盈利性較差,經過一些中間環節,導致融資成本較高。二是僵尸企業被處置時,對應債務的處置問題。
“國企債務風險依然較大,企業高杠桿率也存在風險。”潘向東說,首先,企業債務負擔嚴重,持續“借新還舊”,沒有多余資金進行投資。其次,經濟增速一旦加速下滑,企業將難以償還債務,導致違約增加和銀行壞賬上升。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馮明表示,當下中小民企的確存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資管新規落地后,融資減少的主要是傳統上被稱之為影子銀行的部分,委托貸款、信托貸款、銀行匯票這三部分減少幅度最大。通過這三個渠道進行融資的,主要是一些在正規金融渠道難以獲得融資的中小型民營企業。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債市違約短期風險總體可控,但應引起充分重視。當前有實質性還款困難企業占比相對較小,行業分布較分散,風險事件集中爆發可能性不大。但債市違約對市場參與者心理有一定影響,使債券發行延期或取消情況有所增加,這進一步使企業財務狀況更為惡化,增加其償還兌付存續債券難度。
“從中長期看,在去杠桿和強監管環境下,信用資質較弱和對外部融資依賴度較強的民營企業、央企邊緣化子公司及地方競爭性國企融資環境可能將進一步惡化。”連平說,銀行對信用債的投資占比較低,表內投資占總資產比例約為3%-5%,資管業務對信用債投資比例控制在20%左右,銀行信用債投資以高評級品種為主。如果監管政策不作相應調整,則信用收縮周期可能進一步延續,對債券市場融資功能造成影響。
分析人士強調,在穩定大局前提下,應統籌協調,集中各方力量,把握好工作節奏和力度,形成中央各部門和地方政府合力。
三、多措并舉提升防范能力
如何化解潛在金融風險料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工作的重點。吳慶表示,可通過公開信息披露來降低部分市場風險。
對于去杠桿,馬駿說,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監管層將更多注重結構性去杠桿,避免過度使用在總量層面“一刀切”的去杠桿措施。
在處置僵尸企業方面,馮明建議,要完善破產重組機制,防止僵尸企業不良債務越滾越大,推出若干項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示范。還要針對金融亂象進行整治,打擊金融犯罪。建議出臺行政措施,廣泛開展金融理財教育。
對于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問題,徐高認為,在監管堵住各種后門的同時要開正門。在表外融資因監管強化在收縮的情況下,正規銀行信貸應投放得更積極。
在地方政府相關債務方面,吳慶認為,轉移支付應形成明確規則。缺乏明確規則會浪費政府的財力、物力,導致預算軟約束。
從中長期看,馮明表示,除應加快推進中央地方之間縱向財政關系改革,為地方政府融資開正門外,銀行應改變投資側重于融資側的現狀,既要重視投資側,也要重視融資側,重視理財能力建設,避免居民部門理財資金繼續流入房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