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論貫徹落實市委四屆五次全會精神
在大戰略中找定位,在大格局中謀發展。市委四屆五次全會發出了推進新一輪思想大解放和改革再出發的動員令:全力推進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為共繪新時代江西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新畫卷增光添彩。具現這幅描繪高質量發展的綠色藍圖,落筆在于繪濃生態底色,持之以恒推動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市建設,以馬前卒的精神、橋頭堡的氣勢,當先鋒、做猛將,努力創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的撫州經驗。
美麗中國,究其要義,就是要更好更快地建設美麗幸福家園,實現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全社會共享生態文明建設成果。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撫州最好的財富、最大的優勢、最亮的品牌。這兩年,作為全省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全市域開展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設區市,撫州在生態環境保護、生態建設路徑創新、生態文明機制改革上接力探索實踐,取得了積極成果。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我市資源、能源和環境壓力也在不斷增大。
忽視生態環境的經濟發展無異“竭澤而漁”,而脫離經濟發展的環境保護則若“緣木求魚”。無論是補齊發展短板,還是回應群眾關切,都要求我們厚植生態優勢,開創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讓良好生態環境真正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成為展現撫州良好形象的發力點——要以保護修復來夯實生態基礎,緊繃生態環境保護這根弦,以鐵的擔當盡責,以鐵的措施問責,以鐵的手腕治患,牢牢守住生態底線,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搞好開發利用,進一步提升撫州生態質量和效益;要以綜合治理來突破生態難點,全力推進撫河流域生態保護與綜合治理生態修復工程,以及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兩大工程,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要以制度創新來筑牢生態屏障,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管理制度化、長效化、常態化,馳而不息、久久為功,構建全覆蓋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型成熟機制體制及可行可用操作辦法,打造在全省、全國叫得響的生態文明建設品牌。
打造美麗中國“撫州模式”,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深刻變革,彰顯歷史擔當,也蘊含治理智慧。要準確認識、把握抓生態和抓發展的內在統一性,下大決心、花大氣力,改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資源利用方式、產業結構等,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決不能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大力探索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共贏的新路。要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倡導和踐行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與消費模式,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抵制和反對各種形式的奢侈浪費、不合理消費;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規范人們日常行為,全面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綠色出行等行動。要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嚴格項目環境審批,加速淘汰高污染企業和落后產能,致力引進高科技、高效益、高成長、低能耗的企業;瞄準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以綠色產業發展引領經濟轉型升級,真正把生態優勢轉換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形成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為撫州綠色崛起打牢根基。
美麗中國“撫州模式”是理念,更是實踐;需坐而謀,更需起而行。我們有理由相信,持生態文明建設之巨椽,在青山綠水、詩意棲居的中國圖景上,綠色撫州必將留下絢麗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