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撫州市屬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持續加強國有企業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聚焦主責主業深化國企改革發展,圍繞“大品牌、大糧食、大農貿、大生態”四大板塊,積極謀劃項目,在“贛撫農品”建設、糧食全產業鏈經營、農貿市場運營、生態產品開發4個方面共落實項目17個(如,“贛撫農品”直營店、新東方集團食品產業基地、廖坊水庫生態捕撈、農產品快遞分撥中心、糧食物流產業園、活禽活畜屠宰、林業碳匯收儲等)。1-9月,實現利潤2484.71萬元,同比增長744.45%;新增資產21.18 億元。
打造大品牌板塊,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培育者。一是著力提升“贛撫農品”品牌價值。緊緊圍繞“抓基地、建標準;活流通、織網絡;強檢測、構體系;深加工、提價值”四個方面,打造“產地直檢、逢進必檢、全程可溯、定位高端”,覆蓋全區域、全品類和全產業鏈的地級市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贛撫農品”,提升整體品牌的忠誠度、知名度和美譽度。目前,全市各縣區均建有“贛撫農品”專館,在市內大潤發、華潤萬家等商超設有專柜,在微信、京東、天貓、阿里巴巴及抖音等線上主流銷售平臺設有旗艦店,且定期開展線上線下營銷推廣活動。今年1-9月,“贛撫農品”授權企業產品銷售收入達16.57億元。二是推動新東方健康食品產業基地項目落地。圍繞“一基金一院兩基地”項目建設目標,一基金:設立產業基金,以增資擴股等方式推進我市農產品精深加工。一院:即在東臨新區建設江南大學華東健康食品研究院撫州分院。兩基地:即東方甄選直播帶貨基地、農產品精深加工基地。積極推動東方甄選直播帶貨基地江西分中心落戶撫州,選址初定文昌里“贛撫農品”優選館;并邀請東方甄選選品團隊,挑選特色農產品,進入東方甄選直播平臺。三是申請批準廖坊水庫生態捕撈。構建集中捕撈、基地存養、訂單式供應的市場模式,打響“廖坊魚”地方水產品牌,同時開發區域性休閑垂釣中心,打造現代休閑漁業、娛樂、鄉村旅游活動功能為一體的生態休閑中心。目前,已完成項目可行性方案報省農業農村廳批準。
打造大糧食板塊,做糧食產加儲運貿一體化服務的建設者。一是積極規劃建設糧食物流產業園。產業園位于東臨新區大健康食品產業示范園,占地260畝,總投資3億元。主要建設內容為糧食倉容10萬噸、糧食烘干360噸/日、大米產能5萬噸/年、米粉產能1萬噸/年、稻米油產能4萬升/年、茶籽油產能8萬升/年等,重點圍繞米粉產業打造鮮粉、干粉、方便即食米粉系列產品。目前已完成項目可研報告,正在進行項目立項和地方專項債申報前期工作。二是大力發展糧食貿易。市糧食集團于8月17日在國糧網成功競得廈門市地方儲備輪換糧4746噸,9月17日與廈門市在市級儲備糧訂單采購、市場化糧食貿易、糧食異地代收代儲等方面達成合作。截至目前,市糧食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27億元、凈利潤127.83萬元,同比分別增長420%和80%。三是謀劃撫州市物流分撥中心項目。針對近期市委夏文勇書記在政企茶話會上提出的物流成本高的問題,市農發集團主動作為,開展實地調研,研判物流現狀,積極與“四通一達”等國內快遞巨頭對接。
打造大農貿板塊,做市民“菜籃子”幸福感的提供者。一是規范管理農貿市場,確保群眾“舌尖安全”。市農發集團以農貿數字化為起點,以效益數字化為節點,通過資產數據化、分析模型化、應用場景化、流程自動化四項能力,努力打造“標準化、規范化、智能化”農貿市場服務體系。擬選取1-2家農貿市場先行農改超試點,采取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標識、統一經營方針、統一服務規范、統一銷售價格的“六統一”管理模式,建立全程覆蓋的可溯源食品安全屏障,在試點成功的基礎上進行全面推廣,模式復制。同時結合贛撫農品品牌建設,建立涵蓋種植養殖、生產加工、運輸配送、批發零售全過程、全溯源的食品安全體系。二是推進活禽活畜屠宰與精深加工項目建設。擬與社會資本合作,總投資約1億元,建設一個年屠宰生豬80萬頭、牛1.7萬頭、羊6萬只、家禽170萬只,冷庫容量2000噸的肉類綜合加工項目,實現資源合理利用、集中屠宰、集中檢疫、統一冷鏈配送。項目達產后,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約25億元,凈利潤約1000萬元,年納稅300萬元,創造就業崗位約100個。目前該項目已完成可研報告,正在落實建設用地。
打造大生態板塊,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示范者。一是積極開發生態產品。前期開發收儲了黎川縣樟村生態林場的遠期林業碳匯權益資產項目,與南方林業產權交易所、市林業局共同組建了南方林業產權交易所生態產品(撫州)運營中心。該中心致力于建立規范有序的交易機制,在做好非公林權流轉交易服務的同時,逐步開發水權、排污權、碳匯等相關行業生態產品的交易服務,力爭建成立足撫州、輻射全省乃至全國的區域性生態產品運營中心。二是組建市林業集團。已下發《撫州市國有林場資產整合的實施方案》。下一步將加快組建縣(區)林業公司,充分發揮國有林場資源優勢,創新國有林場生產經營模式,實現森林資源、森林效益顯著提升,走出一條機制活、產業優、效益好的發展之路,逐步實現林業總產值1000億元。(孫玢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