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省被列為唯一的“全國綠色有機農產品示范基地試點省”。2022年,我省發展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4413個,其中綠色食品1316個、凈增252個;有機農產品2996個、凈增679個,總數居全國第三位;地理標志農產品101個。
經過6年的試點,江西綠色有機農產品日益成為生產規范、質量過硬、品牌知名、消費推崇的代名詞,一批好農產品正在江西的好山好水中茁壯成長。
智慧監管,保障農產品質量過關
2017年設立農產品安全檢測室;2018年取得無公害農產品證書;2019年引入第二代聯網檢測設備并接入江西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2020年加裝農產品合格證打印系統;2021年更新第三代農殘快檢設備,并成功取得綠色食品證書;2022年,改進手持藍牙合格證打印系統……
3月3日,南昌市政公用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李濤向記者詳細介紹企業綠色可追溯平臺的打造升級過程,“我們公司的產品都是按照綠色生產標準生產,并建立了從播種到收獲、倉儲運輸的全過程臺賬,確保每一份農產品綠色健康。”記者走進公司的內檢室,看到專門的企業內部檢查員正在工作,相關制度也上了墻。綠色食品生產種植區均采用安全圍網及田間道路與其他生產種植區域隔離,并設立了綠色食品專用農資倉庫和專用倉儲倉庫。
南昌市政公用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成為我省綠色農業生產企業的縮影。為加快綠色生產方式轉變,我省上線運行江西農產品質量安全大數據智慧監管平臺,構建“數據說話”“數據監管”的大數據評價機制,推動實現“全域監管一張網、全程追溯一條鏈、全面評價一幅圖”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模式。同時,健全市級指導員、縣級管理員、鄉級監管員、村級協管員、企業內控員“五員”制度,每季度組織種植業、畜牧業、漁業、執法、檢測機構等部門會商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全面分析風險隱患,研究針對性措施。目前,全省已有近萬家規模主體納入大數據智慧監管平臺管理。
政策激勵,做大做優生態農產品
從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到種植獼猴桃年獲利3萬余元,再到去年純收入近10萬元……奉新縣赤岸鎮農民李高成終于實現了自己的愿望——憑借勤勞的雙手,過上致富奔小康的好日子。
2016年初,赤岸鎮城下村黨員涂善強墊資成立奉新縣福強果樹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李高成成了社里的一員。隨著產業的發展,一個集奉新縣獼猴桃研究所等6家企事業單位和3家農民合作社的現代農業綜合產業園——奉新縣赤岸鎮初心園逐步形成。目前,產業園年產值達5000萬元,帶動就業500余人。
2021年,《農業農村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江西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試點省工作方案(2021-2025年)》印發。以部省共建江西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試點省為契機,我省建立以財政投入為導向,企業、合作組織和廣大農民投入為主體的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農業綠色發展投入機制,出臺了全省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補助和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方案。安排專項資金,引導各地做多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總量,做大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基地規模。目前,我省已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49個、面積866.3萬畝,規模列全國第六位。
宣傳助力,構建農產品品牌體系
“靖安縣有500多年香菇栽培歷史,1983年,靖安寶峰生產的香菇在全國出口商品生產基地專題建設成果展覽會上,獲得了當時外貿部的榮譽證書,并獲出口免檢商品稱號。”江西三爪侖綠色食品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茅義林對于寶峰香菇的歷史了如指掌,但好產品沒能賣出好價格,一直困擾著他。
近年來,我省加快構建“贛鄱正品+區域公共品牌+綠色有機地理標志品牌+企業產品品牌”農產品品牌體系。在省內省外、線上線下建設一批綠色有機農產品專營店(館),省級財政安排305萬元對入駐省內外綠色有機專營店,以及參加省級以上展示展銷專項活動的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進行補助,集中展示江西綠色優質農產品形象。同時,在中央及省級新聞媒體開設“部省共建在江西”專欄,多渠道多角度展現江西農業綠色發展、保障質量安全、提升農產品品牌的工作成效,形成強有力的輿論宣導效應。
如今,三爪侖公司通過參加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等,先后獲得多個相關獎項,企業品牌逐步壯大。茅義林也在忙著準備公司的二期工程,加快擴大菌菇生產和深加工基地建設,以“公司+農戶”的形式,帶動更多農戶生產就業。